随着智能家居产品的日渐普及,智能照明特别是智能家居照明在消费者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与传统照明相比,智能照明可达到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的目的。智能照明按其应用领域可分为家居领域、办公领域、公共设施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灯光效果在现代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现有居家环境中的灯光效果及功能正逐步实现智能化。本文将围绕智能照明在家居领域的应用,即智能家居照明来展开。
智能家居照明是指利用无线遥控系统,实现对家居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一般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并具有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等特点,主要设备包括智能吸顶灯、智能台灯、智能氛围灯等。
为更好地对智能家居照明进行研究,笔者近期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对智能家居照明品类相关问题进行消费者调研,期望通过品类热力、用户潜力、用户购买力来分析品类的成熟度,再通过智能家居照明品类主要品牌的品牌热度和品牌忠诚度分析品牌竞争力,并尝试对该品类的现有用户和潜力用户进行用户画像。以期通过以上的定量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定位智能家居照明品类产品的主要目标人群,挖掘潜力市场,发现品类机会,找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可能的突破口。
本文建立成熟度指数模型,从品类热力、用户潜力、用户购买力来分析品类的成熟度指数。
品类热力主要分为品类认知度和接受度。在认知度方面,使用过智能家居照明的消费者有33%,听说过但没使用过的有61%,只有6%的消费者表示还没听说过智能家居照明。对于未使用过的人,在了解了智能家居照明相关概念后,表示未来一定会使用的超过四成,可能会使用的超过五成,概念的接受度比较高。
用户潜力围绕潜在用户的购买意愿和价格偏好两个维度展开。在购买意愿方面,潜在用户中有64%表示会在半年内购买;意向购买的价格偏好在200~299元及100~199元之间,具体如图3、图4所示。潜在用户的意向购买价格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非智能照明灯具的价格差异并不明显,由此可见,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关的“智慧”功能或概念并没给智能家居照明产品带来多少产品溢价。
我们再来看看用户购买力方面的表现,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现实使用用户的购买价格和使用频率。
使用过智能家居照明的用户使用频率高,近六成的用户表示每天使用多次,每天一次或两到三天一次也占了37%,照明类产品一旦被购买,必然成为用户高频使用的产品,这也对智能家居照明产品提出了高可靠性、节能等要求。调查数据也显示,智能家居照明产品的购买价位主要在200~499元之间。对比现实用户的实际购买价格和潜在用户的意向购买价格,我们可以发现,实际购买价格要高于意向购买价格,原因可能是市面价格确实高于消费者的
综合智能家居照明的品类热力、用户潜力、用户购买力的表现,可以计算得到其成熟度指数为63。我们把智能家居照明与其他智能家居类产品和常用成熟大家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智能家居照明相较于常用成熟家电仍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在智能家居类产品中,它的成熟度指数是最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智能家居照明类产品用户普及率相对较高,用户熟悉度高;二是因为其价格便宜且使用频率高,导致用户购买力最强。
在品牌方面,智能家居照明目前市面上既有传统灯具照明厂家,也有像小米这样的新兴行业进入者。结合调查数据和品牌竞争力模型,我们发现小米、欧普照明和飞利浦的品牌竞争力指数分值排在前列,尤其是小米品牌,分值排在首位。不过通过细分项的拆解可以发现,小米排名首位主要得益于其品牌热度最高,主要原因是小米作为互联网品牌,其互联网广告营销投入较大,而且长期占据互联网各大门户、论坛的主要版面,品牌曝光率高。而在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指数方面,我们发现欧普照明、飞利浦、雷士照明、松下等传统灯具品牌的分数值是高于小米的,说明传统灯具品牌毕竟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过硬,具有良好的产品口碑,日后倘若传统灯具品牌加大广告营销力度,其品牌竞争力指数有可能会超过小米。
在产品功能上,应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使用习惯,形成更加人性化和贴近用户习惯的智能照明氛围;应建立统一的标准,特别是通信协议标准,促进不同品牌的智能灯具之间可以互联互通,智能灯具与其他类型的智能家电也能互联互通,从而形成良好的产品生态圈。在建立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上,一些通信运营商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中国电信的小翼管家App,就致力于借助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连接各类型各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形成各产品之间的联动,达到扩大产品生态圈的效果。
在产品精准营销上,建议锁定特定的潜在人群,特别是年纪较轻,家里已购置智能生活家电、厨房电器的消费群体。
综上所述,尽管智能家居照明目前面临种种困难,但同样也是机遇多多,未来势必会成为我们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